海水养殖项目
海水养殖项目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海水养殖项目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台山市镇海湾海水养殖项目:
该项目存在绿色发展不力的问题,养殖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不足,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及尾水治理推进缓慢,导致海水养殖业监管缺位,对近岸海域生态造成较大影响。大量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排外环境,严重影响部分近岸海域水质和海岸带生态环境。
近海养殖项目:
近海养殖项目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饲料污染、抗生素和生长激素的污染、水体交叉污染和设备污染。残饵污染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导致邻近浅海的主要污染源。同时,大量残渣饵料被任意排放入海,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深远海养殖项目:
深远海养殖项目被认为是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加快海水养殖现代化升级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更为先进、养殖技术更为领先、产业链更为完备,能有效带动水产育种、预制菜加工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项目: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IMTA)模式是一种现代海水养殖模式,通过合理搭配不同营养级生物,如鱼类、虾蟹类、滤食性贝类、大型藻类等,实现物质循环利用、水质调控、生态防病及质量安全控制。这种模式在山东日照地区的海水池塘虾蟹贝鱼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中得到了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虾蟹养殖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
琼海市长坡海水养殖提升改造治理项目:
该项目包括海水取水工程、取水陆域配套工程、陆域输配水工程、陆域尾水收集工程、尾水处理工程和尾水排放工程。项目总投资66847.42万元,旨在提升改造现有海水养殖设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项目:
为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提出了严格环评管理和布局优化、实施养殖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监测监管和执法检查等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推进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海水养殖污染控制技术项目:
包括生物膜法、人工湿地和微生物菌剂等技术,用于处理海水养殖废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实现养殖系统的零污水排放。这些技术有助于减轻海水养殖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海水养殖项目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