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秘籍大公开!新手也能轻松上手!(河蟹养殖)
河蟹养殖是一项技术活,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细节工作。以下是根据提供的搜索结果整理的河蟹养殖的基础知识。
养殖条件与准备
池塘选择
蟹池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出水方便。面积一般以1-5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1.5米为好。蟹池底质量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
养殖进水系统
进水系统分为直接进水和间接进水两种方式。直接进水适合在池塘接近水源、且水源条件较好的情况。间接进水则通过水泵将水引入蓄水池,经过沉淀、过滤、曝气、增氧或消毒后再进入池塘。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是为了池塘清整、池水交换和收获捕捞等过程而必须进行的工作。如果池塘地势较高,可以在池底最深处设排水口,将池水经过排水管进入排水沟进而直接排人外河。如池塘地势较低,没有自流排水能力,则可用潜水泵进行排水。
增氧系统
增氧系统对于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至关重要。增氧机械设备装置是通过能量的转化,促进养殖水体对流交换速度,将空气中的“氧”迅速溶入到养殖水体中,从而提高水体溶氧量,改善水质条件。
养殖方法与管理
选择好池塘
蟹池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出水方便,面积一般以1-5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1.5米为好,蟹池底质量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
放养前的准备
幼蟹放养前应做好蟹池的清塘消毒和栽培水生植物的准备工作。发现有蛙或蛙卵要随时捞出。放养的蟹苗以二龄幼蟹(蟹种),180-200只/公斤为宜,放养密度一般在每亩800-1000只左右。
科学饲养与管理
河蟹在池塘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除利用水草和底栖生物外,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投喂时把饵料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浅水处。河蟹对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要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一般采用经常换水和加水的方法,使池水经常保持在清、爽、活的状态。
敌害与病害的防治
河蟹的敌害主要有水老鼠、青蛙、鸟类等,其中以水老鼠危害最大。河蟹夜间在池坡边活动,特别是刚脱壳的软壳蟹,往往几天行动缓慢,最易受袭击。防治的办法可采用药饵毒杀及人工捕捉等。
养殖注意事项
慎重投饵
投喂饵料应以优质的颗粒饲料、冰鲜小鱼、黄豆为主,尽量不投粉状饲料,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投饵根据季节天气,河蟹的生长活动等情况适当增减,在河蟹脱壳期间,饲料中应添加营养添加剂,确保河蟹正常脱壳生长。
早干塘
一般在每年1月份干塘,干塘后池边清淤修岸,晒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0-15天为宜,稍硬即可,这样减少对塘口中水草和底栖生物的破坏,保持塘口原有的生态。
密植草
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中期管好草:一是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应及时调水;二是水质浑浊,水草附着污染物应及时使用净水生物剂清除;三是水草枯萎,缺少活动应及时追肥。
多螺蛳
采用多次投放;防止一次性投入量大,造成前期水质清瘦而青苔大量繁殖。
水调节
8月份是高温时期,是季节的交换阶段,为了适当降低水体内的温度和尽量少温差,池塘应保持最高水位,经常加水及换水,2-3天加注新水一次,7-10天换水一次,加水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不宜在傍晚加水。
结论
河蟹养殖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从池塘的选择到日常的饲养管理都需要细致的操作和科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河蟹的健康成长,并最终获得高品质的产品。